跨越求职陷阱,成就美好工作2018年10月25日
本期嘉宾
嘉宾:唐玺
职务:人事主管
简介:伯曼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人事主管。主要从事招聘及相关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嘉宾:张颖博
职务:职业指导师
简介: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志愿者。职业指导理念: 不要看远方的模糊,而要做清楚的事。
主持人:新一周的“12333在线”又来啦!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嘉奇,节目编辑培培,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光临《12333在线》。今天互动的主题:跨越求职陷阱,成就美好工作。我们的节目也同时在新浪微博进行直播,大家搜索微博用户“上海12333”,欢迎在每条直播贴上评论或转发,我们期待看到你的观点与见解。
主持人:什么是求职陷阱?
唐玺:
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急切的求职心态,进行的一些诈骗方式。
主持人:求职陷阱是怎样产生的?
张颖博:
一、在求职者的立场,因为求职者急切的求职心态,可能是因为养家糊口,可能是因为着急用钱,或者长期找不到工作焦灼的思想,都会让人从中钻空子。
二、在不法分子的角度,主要是敛财,他们的惯用伎俩就是巧立名目,需要求职者支付各种费用。
三、比较巧妙的隐性的陷阱。比如通过招聘来剽窃应聘者的知识产权(比如一些作品,想法,构思)、利用大批量招聘进行对自己公司知晓度的炒作,或者骗取政府补贴。
主持人:求职陷阱的种类有哪些?
唐玺:
在求职过程中,陷阱多种多样,归纳了最常见的几项:廉价劳动力、收费、扣证、压薪、传销、炒作。
主持人:有没有判断这些求职陷阱的方法?
张颖博:
1、一般正规公司,不会通过路边拉人的方式招聘全职或兼职;
2、未入职或入职时要求缴纳各种名义的费用;
3、当你问道公司的基本情况或者岗位情况,言辞闪烁,不正面回答的;
4、在正规的平台和招聘会上进行招聘,而非路边小广告。
主持人:最近是毕业季,应届生会遇到哪些常见的求职陷阱?
唐玺:
培训陷阱:一部分培训机构伪装成各类公司,招收工程助理,讲师助教之类的职位。告诉毕业生你们能力不行,从基层做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自己水平有限又想好好把握机会。但是到企业后以你水平不行为由,让你转成学员重新学习,从中收取培训费
试用期陷阱: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月薪3000元,转正后月薪6000元,另加各类津贴。”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不少迫切求职的人们。于是,好不容易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们,勤勤恳恳地卖力工作,希望早点熬过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往往是三个月一到,公司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试用期的用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
主持人:劳务公司、中介机构是否可靠?
张颖博:
合法正规的劳务公司及中介机构(或者猎头公司)大都能在求职道路上助我们一臂之力。因为他们市场上的岗位资源相对较多,能提供匹配度较大的工作。但是要注意识别不法机构,以免造成损失。
主持人:在求职过程中,除了上述常见的陷阱方式,是否还有其他需要警惕的?
唐玺:
有,越过了前面提到的外在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求职陷阱。我们更加要注意最后一关,合同陷阱。
主持人:为什么要更加注意合同陷阱,有何区别?
唐玺:
因为劳动合同基于劳动法,是保证我们合法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所以作为劳动者一方,我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看清合同内容。
主持人:合同陷阱有哪些?
张颖博:
单方合同:合同中处处是“由甲方决定”“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等条款,无视乙方即劳动者应享受的权益。
押金合同:以种种名目向劳动者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等,如果合同期内劳动者离职,这笔钱肯定要不回来。
幕后合同:制定劳动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甚至有些合同条款与法规相抵触。
性命合同:带有风险工作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按劳动法有关规定提供劳动保障,并提出“工伤自己负责”等条款。
包身合同: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提出,3年内不得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工作,并以扣下劳动者人事档案相要挟。劳动部门提醒,非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不涉及商业秘密,不受这类合同的制约。
备份合同:为了逃避劳动部门的检查,个别用人单位私下准备了至少2份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
主持人:那么多形形色色的陷阱,是否有防骗技巧?
唐玺:
收到面试早准备;个人信息不外泄 ;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谨慎签订劳动合同;摆正心态积极正面。
主持人:下面由嘉宾开始回复网友的问题。
小洁:有哪些比较靠谱的求职网站可以推荐?
张颖博:
建议您可以多使用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http://www.12333sh.gov.cn/201712333/index.shtml
(未开通上海公共招聘网账号的用户,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学历证书至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开通账号密码!)
您也可关注一下您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或人才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不少区县都有招聘信息推送服务。
提问人:怎样防止在面试时遭遇求职陷阱?
张颖博:
接到面试通知后,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帮助预防求职陷阱:
1.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时,请务必上人才网站核实一下这家企业的资料,如果对方用的是移动电话与你联系,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
2.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
3.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勿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勿将手机等财务借给陌生人,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提问人: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发现在招聘信息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储备干部”这个职位,一般要求大学本科学历,其余都不限;招聘数量较多,那么我们在应聘“储备干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张颖博:
1、注意企业的规模,尽量挑选比较大型的企业,一般大企业会有比较完善的培养机制,因为也有企业招进人员后,并没有给予一个公开透明的上升渠道,而是让员工自动淘汰。同时求职人员要向企业方面问清楚培养规划,了解岗位、工资等基本信息,不要面试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岗位,到岗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
2、求职人员要端正观念,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被“储备干部”等字眼所迷惑。“储备干部”不可能在短期内变成“干部”,更不可能人人都变成“干部”,有单位表示每年招聘的“储备干部”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表现出能力的不足五分之一,很多人都离开了,所以“储备干部”也就是一个“淘汰选拔赛”,只有有足够耐心,有能力的人才会坚持到最后。
提问人:我应聘了一家单位,试用期三个月,可是试用期过后,他们就以我没有通过试用期为由解聘了,并只支付了很少的劳动报酬,请问这个要如何解决?
张颖博:
这是一个只“试用”不聘用的求职陷阱,用人单位对新招聘人员会设置试用期,期间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求职者。等试用期结束,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有些单位,在实习试用期间,不仅不支付任何薪资,甚至要求交培训费。
如何避免:按照规定,任何单位和企业的试用期员工,公司都应对其支付薪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提醒大家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提问人:我在一家中介找工作,支付了500元中介费,说是帮我找一份好工作,可是过去了一个月也没有消息,找到他们也是各种理由推脱,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请问这种情况我应该如何避免?
张颖博:
许多非法中介看准了求职者渴望进入名企有一份高薪水的心理,打出“包你进500强”广告,并要求求职者缴纳高额中介费,结果是往往没能帮找到好工作,收取的各种费用也不予退回。
如何避免:再次提醒求职者,“黑中介”千万不可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求职者寻找中介,进门先看该职介中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正规中介机构除具有中介许可证之外,一般会将营业执照悬挂在大厅等较显眼位置。网络上的所谓中介,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葫芦娃:请问那些网上的求职信息,说是月入过万等等,这些是否可信?
唐玺:
现在,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网络上有各种招聘信息广告,一些钓鱼网站会以招聘为名吸引求职者点击,进而骗取钱财。
如大家常见的“刷信誉”兼职,写着“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酬劳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等信息。
在取得联系后,对方发来工作申请表和工作流程介绍,工作可能是买充值点卡刷信誉,信誉值达到某个标准,即可返还现金,另有佣金提成。实际情况是求职者大额支付后,佣金和本金不会到账。
小青:我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像我们大学毕业生该如何避免一些求职陷阱?
唐玺:
给几点建议:1、一定要正规的求职渠道。2、对每个面试的公司和岗位都要事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有条件的可以网上查一下单位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信息等。3、在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内容后再签字。4、最重要的是,应届生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工作前就提及缴费、贷款时,一定要谨慎。一旦察觉自己可能遭遇“陷阱”,可以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求助。
提问人:如何避免陷入求职陷阱?
唐玺:
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是从根源上防止网络诈骗。正规的网站都会仔细查验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要求招聘方提供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办理招聘人员的身份证件及加盖公章的单位证明等,以防止虚假信息的发布。
提问人:现在很多招聘是电商平台类兼职刷单,在家就能操作,一天能赚150-400元,很吸引人,是真的吗?
唐玺:
面对不现实的低付出高回报要谨慎!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通过收到的刷单兼职信息QQ号码事主与对方联系,对方要求发一个网址要事主操作,打开网址后屏幕显示付款金额为7729元,事主支付宝没有钱, 对方便要求从花呗里面借钱付款。事主完成订单后等待对方退钱时,对方又要求事主继续完成一单7000多元的订单,事主觉得有问题就没偶继续操作,对方便把事主踢出群,失去联系。这种侵害对象都是熟悉网络购物流程,诈骗分子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他们承诺只要根据指示拍下指定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他们就把本金和佣金腿还回来,一般都是首次刷单一个价值较小的单子, 给侵害对象尝到甜头,减轻心理防备,然后连续让对方刷金额较大的单而不退款。
曼曼:您好老师,想咨询怎么甄别公司好坏?
唐玺:
给几点建议:
1.先了解公司的市场环境,市场不错说明是有前景的,否则给出再好的福利也没什么实际用处。
2.在福利方面不要只是用薪资去衡量,还要了解以往员工对其的评价,公司是否对出色的员工给予了相应的奖励,是否认可认真工作的人,如果是肯定的,说明该企业还是重视员工的。
3.看工资的发放是有明确写明日期,还是无固定标准发放。
4.是否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或者是社保),有的话说明企业有依法办事。
天雄:请问老师,现在私企不合规行为是否较多存在?以及进入私企工作靠谱吗?
唐玺:
此种情况应需按实际情况甄别,不可一概而论。
建议你可以上“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你想应聘的企业,该网站可以显示该公司的信息,有无不良记录都会体现在上面。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一下企业,查看是否有不良反馈。则可避免入职此类私企。
主持人:谢谢大家踊跃参与,一个小时总是那么快,如有职业困扰可前往青浦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处(青浦区公园路200号、69717313)进行咨询。